第(3/3)页 只等他走上正途,入了大道,到时候自有灵宝赐下。 等杨拓收徒完成,正欲与孔子相谈之时,孔子却提出了辞行。 “兄长在上,弟在书院盘恒日久,也是时候到了离去之时,” 杨拓闻言一顿,虽然他也知道孔子迟早会离开,不想这天来得如此之快。 孔子如今虽至金仙,不过却还没有找到自己的道。杨拓知道,他还却了老子的点化。 只等太清圣人点化,孔子必然可以寻到道途,跨入太乙。 杨拓虽有些不舍,但是事关大道,他也不好多留。更何况修行之人,聚散本是常事。 想来,不久之后,他们就有再见之时。那时,想必又是一番景象。 杨拓随即对孔子道:“贤弟,为兄虽是不舍。但也知道,你之大道不在此处。” “你此次出行,只需按照内心的想法,自有机缘。到时候,你我兄弟,必有再见之日。” 孔子得了杨拓嘱托,说道:“多谢兄长关心,弟自当紧记!” 随后,孔子领着一众弟子收拾行囊,朝黄河方向行去。他打算沿黄河而上,追寻先贤的足迹。 杨拓站在山门之前,看着孔子渐行渐远。他忽得收回了思绪,孔子既已离开,大世不远了。 他随即返回书院之中,好生教导许行。在这个大世之中,当有许行一行之地。 若是错过了这次的机会,不知又需要再等多少年,方才能有此等机缘。 时间就这么静静的流淌,不知不觉十余年过去。许行在杨拓的教导之下,已经有所成就。 他终归也是应运而生,虽然远不如孔子。但是十余年的苦修,也至推坎填离之境,进境颇为不俗。 这一日,在泰山书院之下的官道上,又有一人,从西方行来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