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事事想到,绝无遗漏。 身为陆朝歌身边最信任的人。 徐应元为有这样的小主感到高兴。 他也希望自己的主子可以越飞越高,若是能成为一代明君那是再好不过了。 陆朝歌休息了一小会,坐起身子来: “皇帝不是应该需要批阅奏疏的吗?怎么到现在朕都没有看到一本奏疏?” 刚忙完,陆朝歌又开始给自己找活干了。 徐应元不含糊,连忙道着: “奏疏一直都是司礼监掌管,老奴刚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,还不太懂其中的规矩,老奴这就去司礼监那边看看。” 陆朝歌却是直接起了身,甩了甩袖子。 “朕跟你一起去。” 徐应元没有丝毫犹豫,打算随同陆朝歌一起去司礼监。 这时,准备带路的年轻宦官连忙道: “皇上,我这就去通报司礼监一声。” 毕竟是皇上要去视察工作。 若是他们不出来迎接。 惹得龙颜大怒。 他自己也得跟着遭殃。 然而,陆朝歌一摆手,道着: “不用。” 年轻宦官有些发愣。 但是皇上说不用去通报,他也不敢自作主张去。 只得是硬着头皮带着皇上过去了。 他心中期盼着,司礼监可不要出什么岔子才是。 更希望皇上生气的时候不要牵扯到自己。 他只是一个小小带路奴婢而已啊! 带路宦官走在前面。 陆朝歌走在后面。 徐应元则是稍稍的走在陆朝歌身后一些。 现在司礼监值房就处在祥宁宫之外。 两边相距不过几十米罢了。 穿过宫墙,转个弯就能到。 距离很近。 然而就这点路上。 无论徐应元、年轻宦官,还有陆朝歌心中都不平静。 徐应元和年轻宦官无非是担心司礼监出事。 陆朝歌则是希望司礼监那边出点问题。 最好被他当场抓到才更好。 他深知大明如今情况。 天下一点都不太平。 内忧外患,许多问题都被一些官员给藏住不报。 按照大明中央处理政事的流程。 各地奏疏通过驿站发到兵部的车驾清吏司,然后再转运到通政使司。 而通政使司的主要责任便是出纳帝命,通达下情,勘合关防公文,奏报四方臣民实封建言、陈情申诉及军情、灾异等事。 通政使司将送达的奏疏审核一遍后,才会转呈内阁进行票拟。 等票拟完,再交由司礼监按照票拟进行批红,批红之后掌印太监盖印,再给皇帝审批。 经过一系列的流程。 等到皇帝审批同意以后,拟定的奏疏政令便由六科校对下发至对应部门。 依照这种政令机制。 使得明朝皇帝处理政事轻松了许多。 不过也出现了很多弊病。 经常会发生下面人拦截奏疏的现象,使得皇帝没法第一时间了解政事情况。 等了解后。 情况已经变严重了。 等到皇帝为此问责时。 官员之间又开始互相推诿,使得事情变得更加糟糕。 甚至还出现过一种情况。 就是内阁大臣与司礼监太监合作,彻底把控朝政的事情,如万历皇帝时期的张居正与冯保。 天启皇帝时期,魏忠贤更是极度专权。 自宫中经常会下发不经内阁票拟的旨意。 而且经过内阁票拟的奏疏,也必须等魏忠贤到了司礼监之后才敢批答。 当然,外人看来是魏忠贤专权。 实际上魏忠贤代表的都是天启的意志。 另外。 凡是进入司礼监的当差太监,都是在宫中内书堂读书毕业的人员,多多少少都是有文字功底的。 批阅奏书根本不在话下。 后世网上传言,魏忠贤是文盲,大字不识几个,这个就有待考证了。 毕竟要想进入司礼监,不说有极高的文学素养,但是如果字都认不得,根本进不了司礼监。 只能说,后世将魏忠贤黑得有些过了。 魏忠贤虽然个性贪婪专横。 可他对天启皇帝还是极度忠诚的。 这也是陆朝歌为何只是罢黜了魏忠贤,却没有将其杀掉的原因。 短短的几十米,就如同上千米一般。 徐应元和年轻宦官觉得这条路无比冗长。 到了司礼监值房。 由于才刚搬到这里,所以连个门牌都没有。 再加上没有提前通知,陆朝歌等人到的时候,王朝辅正带领着司礼监众人在忙碌着批红。 王朝辅眼神微微一瓢。 本以为什么人来了。 只是当看到穿着龙袍的陆朝歌时,不由得吓得后背一凉,立刻放下手中的活上去迎接。 “奴婢参见皇上,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 他的一句话,惹得司礼监的太监们全部都跪了下来,一齐朝拜。 陆朝歌招了招手: “都起来吧,你们该忙什么就忙什么,朕只是看着奏疏一直都没送过去,所以过来看看。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